今天是228,前幾天試圖跟中國同學講到228的時候,突然深刻意識到,我對於228的認識是多麼淺薄,以至於解釋起來很不流暢。身處常被拿來當轉型正義範例的德國,回頭想想,如果對於一個離我那麼遙遠的文化我都能為他們感到難過,那麼我是應該也必須好好認識發生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事。

berlin3.jpg

上週日參加了一個餐會,一個能認識外國人的場合,我很幸運地透過一位台灣阿姨的幫忙,跟三個西方人(一位德國酒商、一位先生是德國人的美或英國建築師、一位在德工作的美國人)坐在一桌,然後再次深刻感受到,語言作為了解其他文化/生活是多麼重要的存在。

在德國節日跟以往習慣不一樣,經常等到了節日當天被臉書上的朋友洗版後才赫然驚覺"對欸,今天是XX節",雖然我在台灣就不是個特別會過什麼節的人,偶爾夜深人靜下還是會有些寂寞。

星期三開始到星期六是第一屆柏林華語電影節,在像台灣二輪片電影院的巴比倫電影院舉行,免費入場,因此四天內一口氣看了五部電影,一部台灣《我的少女時代》、一部香港《踏雪尋梅》和三部中國片《打工老闆》《告別》《一個勺子》,巴比倫最大的放映廳很有趣,像是結合了劇院和二輪戲院的空間,小放映廳就真的很小了,估計只能坐30人吧。主辦單位是中國,但他們挑了台灣片《我的少女時代》當開幕片,可惜我並沒有開幕式衝上去抗議的勇氣。

這禮拜在VHS的語言課也結束了,課頗充實,但也有些遺憾沒能在班上交更多朋友,不過也跟中國同學約好要保持聯絡。

 

以前的我總嚮往西法葡德英義北歐之類常聽見的歐洲大國,來了德國發現自己反而優先選擇東歐那些對我來說帶有神祕感的國度。只求自己這趟之後能擁有更寬的心接納各種不同的人事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皮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